根据《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离婚时财产分配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:
1. 协议优先原则
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财产分割方式,只要协商结果不违反法律法规、不损害国家、集体和他人利益,法律通常会尊重双方的意愿,按照协商方案进行财产分割。
2. 法定分割原则
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,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,主要遵循以下原则:
平等分割原则: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均等分割。
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原则:在分割财产时,会适当照顾抚养子女一方、女方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。
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: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明确约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,不属于分割范围。
3. 特殊情况处理
房产分割:
一方父母全额出资购房且未明确约定只归一方所有,离婚时房产可能归出资方子女所有,但需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。
双方父母出资购房或一方部分出资购房,需根据具体出资情况和贡献比例进行分割。
隐藏或转移财产:一方隐藏、转移、变卖、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,分割时可少分或不分。离婚后发现上述行为的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再次分割财产。
过错赔偿:一方存在重婚、与他人同居、实施家庭暴力、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过错行为的,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,并在财产分割时适当多分。
4. 离婚后财产纠纷处理
离婚后,如果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或存在未处理的财产问题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对方履行义务或重新分割财产。
5. 建议
为保障自身权益,建议在离婚过程中:
清晰梳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;关注财产动态,防止对方隐匿或转移财产;收集相关证据,如房产证、银行流水、股权证明等;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。上面这些就是离婚财产分配的主要法律规定和处理原则,具体情况需结合实际案情进行判断。